@KTzone » 校園 - 校園綜合討論 » 〈德國人的教育原則〉


2013-9-7 19:53 哈哈鏡
〈德國人的教育原則〉

分享好文一篇 - 德國人的教育原則

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。通過國家介入,德國憲法禁
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,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,留給孩子大腦更
多的想像空間。孩子在小學前“唯一任務”就是快樂成長。教育重點
在:
1、基本社會常識。
2、動手能力。
3:保護孩子情感胚胎,澆灌情商,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。

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,後來才發現上
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,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


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:“今年我兒子7歲,我向學校老師提出,能
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,因為他5-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
的閱讀、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。老師表示反對並說,'您應該讓您
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'。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,並出示
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,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,但老師用一種奇怪
的眼光看著我,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。”

老師進而解釋,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,因為必須給
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。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
的硬盤,常此下去,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,不會主動思
考了。

儘管如此,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。為了搞清楚
這個問題,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,他們讓我找《基本法》來
看看。翻開聯邦德國《基本法》(即憲法),我大吃一驚。其中第七
條第六款明確規定,禁止設立先修學校(Vorschule)。

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,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。
他們告訴我,孩子在小學前的“唯一的任務”就是快樂成長。因為孩
子的天性是玩耍,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,而不應該違背孩子
的成長規律。

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“教育”的話,那“教育”的重點只
有三個方面:
一、基本的社會常識,比如不允許暴力、不大聲說話等。
二、孩子的動手能力。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
製作,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。
三、培養孩子的情商,特別是領導力。

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。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
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。例如匈牙利立法
規定: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、閱讀、計算等。幼
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。 (Ungarn: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, Lesen, Rechnen, usw. beizubringen. Die pa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arten ist kostenlos).

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
與歐洲相反,中國/
香港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。人
們有理由擔心,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。其實
,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。歐洲人普遍認為,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,
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。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
教育很紮實,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,由此造成了
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。

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,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
: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,德國人(含移民美國、加拿大等國的德裔)
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。換句話說,8200萬的德國
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,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
一半。

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?恐怕沒有這麼簡單。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
育,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。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
者別沾沾自喜,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,其實是毀了中國/
香港的一代又一代。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〈德國人的教育原則〉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